︱2014.06.06
︱點閱數:3593
自我壓力大,小心!自律神經失調

自我壓力大,小心!自律神經失調

【蔡易昌中西醫師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您是不是常覺得容易睡不好、莫名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喘不過氣、手腳冰冷、沒做甚麼事卻常覺得很累、煩躁易生氣、緊張就腹痛、頭暈......接受了各項檢查,卻都查不出哪裡出了問題?

您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對於『自律神經失調』這個詞,您一定很常聽到,也可能已經身陷其中…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緊張,人際關係複雜,各種環境、工作、同儕、經濟壓力與日俱增,因此有自律神經失調困擾的人也越來越多。

『自律神經失調』並非單一疾病,先天性格與環境壓力,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自律神經系統是人體的全自動調節中心,也就是負責調控不經由大腦控制的生理運作功能,如心跳、血壓、脈搏、腸胃、毛孔…等,且會受到感情、情緒影響。

 

自律神經系統是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所組成,沿著脊髓神經像大樹分支網絡一樣,分布到全身的內臟、血管、皮膚等等。他們的運作必須互相協調、平衡,就像是中醫所講究的『陰陽』一樣,必須互相調和,不可一方過強而另一方太弱,才能使人體維持正常運作。

交感神經,負責應付突發狀態,如恐懼、壓力、危險等,並刺激腎上腺分泌,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壓升高等,準備進行對抗突發狀態;而副交感神經正好相反,負責穩定舒壓,抑制心跳、血壓,使呼吸平緩,降低能量消耗,好讓身體可以穩定緩和下來休養。

當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關係受到破壞之後,整個身體就像兵敗如山倒一樣,出現各種失調的症狀:睡不著、心悸、胸悶、焦慮、頭暈、冒汗、頭痛手腳冰冷、腹痛、腹瀉、煩躁不安、記憶差…等。

 

目前西醫的治療方式,以安眠藥、抗焦慮藥及抗憂鬱藥物為主;而中醫則是以平衡陰陽為出發,利用滋陰降火、疏肝理氣、水火相濟…等方式,讓過度亢奮的交感系統穩定下來,提升過度低下的副交感系統,雖然不用鎮靜安眠抗焦慮,卻也因為身體平衡了,症狀也就自然消失了,而且還沒有使用鎮靜安眠抗焦慮劑的副作用。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
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