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點閱數:329

髖關節退化疼痛,不敢手術該怎麼辦?

髖關節退化疼痛,不敢手術該怎麼辦?

   76歲的李奶奶有多年的糖尿病、心臟病,持續在大醫院控制中。2年前,她因為左腳髖關節的退化疼痛,在醫學中心手術換了人工關節,沒想到手術後出現傷口感染,來來回回的清瘡手術讓李奶奶難受不已,終於在今年初告一段落。不過,接續下來的關節復健,疼痛、僵硬、無力,李奶奶每次都咬著牙努力配合。

   左腳的關節在復健後已恢復基本活動力,但是,因為左腳之前的疼痛,導致走路多用右腳的力量,右髖關節原先些微的退化也變得嚴重了起來。骨科醫師還是建議右腳要換人工關節,但是,左腳的經歷還有李奶奶的年紀,讓家人都猶豫萬分。針對右腳髖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先做了多種的增生療法,注射了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羊膜生長因子、玻尿酸,也做了物理治療、運動治療,不過,並沒有明顯的改善,症狀時好時壞。李奶奶覺得自己這陣子以來,多次的手術、緊湊的復健,身體越來越疲倦,想要找中醫好好調理身體,也看看中醫能不能對自己的髖關節退化有幫助,在朋友介紹下來杏儒找蔡醫師調理身體。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已超過350萬人,其中以膝關節、髖關節最為常見,且比例隨人口高齡化而持續升高,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率50歲為20~30%,70歲以上更高達70%。

   髖關節,位於臀部是由股骨頭與髖臼所構成,向上連結骨盆,向下連結大腿骨,關節囊會充滿關節液做潤滑,其中有軟骨做為活動時的緩衝。當髖關節的關節軟骨、周圍的韌帶、肌腱、關節囊、滑囊等 等結構,因為磨損、發炎、外傷等原因造成關節間距變窄,進而形成骨刺,這就是退化,活動時會感到僵硬或疼痛感,特別是上下樓梯、起身彎腰、蹲下等下肢活動,並會隨著時間而持續磨損惡化。

 

   中醫方面,退化性關節炎是屬於「骨痹」的範疇,主要是和感受外邪、正氣虧虛、痰瘀互結有關。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提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隋代太醫博士巢元方所著的《諸病原候論》是中醫現存的第一本病因學、病理學與證候學專論,對病因證候學的研究成就最為卓越,書中提到「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也……由人體虛,腠理開,風邪在於筋故也。」指出正氣虧虛為痹病發生主因。各類虛損中,和骨痹關聯性最大就是腎氣虛,在《內經‧素問‧逆調論》中提到「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也。」指出腎虛髓減是骨痹的病因。

   中醫治療上,也是因上述病因病機立論來辯證論治,下面是常見的體質分型:

一. 寒濕痹阻型:關節疼痛,或有腫脹,疼痛固定,痛如刀割,屈伸不利,晝輕夜重,怕風冷,陰雨天易加重,肢體痠脹沉重,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緊。治療:散寒除濕,祛風通絡。常用處方:薏苡仁湯加減,薏苡仁、蒼朮、川芎、當歸、麻黃、桂枝、羌活、獨活、防風、制川烏、川牛膝。

二. 濕熱痹阻型:關節紅腫,灼熱焮痛,或有積液,或有水腫,屈伸不利,身熱不揚,汗出煩心,口苦黏膩,食慾不振,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療:清熱除濕,蠲痹通絡。常用處方:四妙丸和宣痹湯加減,蒼朮、黃柏、薏苡仁、茯苓、梔子、連翹、川牛膝、防己、赤芍。

三. 肝腎虧虛型:腰脊疼痛,上連項背,下達髖膝,僵硬拘緊,轉側不利,俯仰艱難,腹股之間牽動則痛,或有骨蒸潮熱,自汗盜汗,舌質尖紅,苔白少津,脈沉細或細數。治療:補益肝腎,活血通絡。常用處方: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桑寄生、熟地、羌活、杜仲、枸杞、土鱉蟲、川芎、當歸、白芍、川牛膝。

四. 痰瘀互結型:肢體骨節漫腫,刺痛,沉重,甚則畸形,僵硬,強直,肢體屈伸不利,動則痛劇,肌膚有痰核,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膩,脈沉細或弦澀。治療:活血化瘀,化痰通絡。常用處方:當歸沒藥丸合指迷茯苓丸加減,黃耆、當歸、川芎、桃仁、紅花、制乳香、制沒藥、土鱉蟲、半夏、細辛、全蠍。

   李奶奶因為年紀大、多年慢性病、多次手術清瘡及反覆復健,體質是呈現肝腎虧虛、合併痰瘀互結型,使用生黃耆、當歸、川芎、熟地、延胡索、香附、川牛膝、桑寄生、續斷、杜仲、白朮、陳皮、制乳香、制沒藥等等藥材,大約調理了4週左右,李奶奶感覺疼痛有明顯改善,關節緊繃、僵硬、卡,也都有進步了,體力變好了,走路距離增加了。之後,增加補氣血、補肝腎的用藥比例,精神氣力有更明顯的改善,走路不會喘了,頭暈沒有了,較有能力活動了,而持續使用的調理肝腎中藥材,也是李奶奶的關節痛持續改善。過了大約3個月之後,李奶奶回診時是自己走路近來診間,不需要家人攙扶,她很高興地說「蔡醫師!我原本只是想來調理身體、讓精神變好,沒想到不但體力精神都好很多,連我很困擾的關節退化痛都有很大的進步,骨科醫師也說我現在走路好很多了,很穩,先不用考慮開刀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