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8
︱點閱數:745

配合中醫調理,讓腎病順利脫離類固醇

配合中醫調理,讓腎病順利脫離類固醇

李小姐大約3年前腎病症候群發病,水腫、大量蛋白尿、高血脂、疲倦,雙腳水腫甚至腫到水都從皮膚滲出來,皮膚被撐破出現了許多的傷口,久久不能癒合,醫學中心緊急住院洗腎脫水、大量使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經過了1個多月後才出院。

    出院後持續在腎臟科門診拿藥追蹤,利尿劑、類固醇基本上都是離不開的。每當病情穩定時,腎臟科醫師剛減低類固醇的劑量,迎來的都是蛋白尿增加、水腫變嚴重,只好又把類固醇加回去,就這樣反反覆覆經過了3年,李小姐身上出現了明顯的長期使用類固醇副作用,痤瘡、失眠、情緒不穩、食慾增加、體重上升、消化性潰瘍、月亮臉、水牛肩,這對於年輕愛美的李小姐真是十分痛苦。

    在病友的介紹下,李小姐來看診了,她說「蔡醫師!我聽朋友說腎病可以用中醫調理,不但病情進步很多,而且減藥類固醇不會出現反跳,要請蔡醫師幫幫忙!」

 

    腎病症候群,是一種臨床症候群,因腎絲球不明原因的損傷,造成白蛋白不正常流失的狀況,會出現大量蛋白尿、水腫、高膽固醇、血液中白蛋白低下等情形。一般來說,腎病症候群的病因很複雜,可能是腎臟本身的疾病所引起,或是免疫疾病例如系統紅斑性狼瘡,或是糖尿病、感染、藥物、及類澱粉沈積症等侵犯到腎臟而引起,許多腎臟本身的疾病,例如原發性腎絲球腎炎,包含膜性腎病變、局部結節性腎絲球硬化、微小腎絲球腎病變等等,都有可能會出現腎病症候群的變化。

    腎病症候群的治療,因為常找不到確切原因,所以基本上都是以症狀治療來處理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腫、高膽固醇血症,另外會依照臨床症狀及切片的類型來區分為非免疫抑制治療、免疫抑制治療。腎上腺皮質素(類固醇),是常見的第一線用藥,若對類固醇反應不佳者,常會併用免疫抑制劑。

    長期口服使用類固醇,可能會出現許多副作用,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月亮臉、水牛肩之外,其他像是眼睛的白內障、青光眼,還有高血糖、高血壓、感染風險、骨質疏鬆、月經失調、變胖、痤瘡…等等,都是常見的。而且,在類固醇減藥的過程中,也常常會出現疾病本身相關的反跳,例如腎病症候群常見的蛋白尿增加、水腫增加。

 

    中醫方面,腎病症候群的臨床症狀,與中醫典籍《內經》中的「風水」、「腎風」及《金匱要略》的「水氣」症狀相類似。在《內經.素問.水熱穴論》中提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于風,內不得入于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理,傳為胕腫,本之于腎,名曰風水。」則清楚描寫了發病病機。

    而腎病症候群的代表症狀「蛋白尿」,在中醫來說是「水穀精微」流失,是與肺脾腎三個臟腑相關,正虛邪實,疾病越久正氣越虛,呈現出臟腑虛損、正氣衰敗的情形,而類固醇也扮演了一個讓正氣更虛的兇手。依照中醫理論,類固醇是屬於陽熱類藥物,久用會助陽生熱、耗損真陰,臨床上多會出現熱毒熾盛、或陰虛火旺的證候,如皮膚疔腫、口渴、咽乾、消穀善飢、面部紅赤或痤瘡、心煩、少寐、盜汗等。長期使用類固醇會造成的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這也是類固醇減藥時發生病情反跳的主因,而腎上腺皮質的功能與傳統中醫腎氣的功能相關,當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時,會出現腎氣虛衰、腎陽不足的情形,這也衍伸出類固醇減藥時中醫調理的著重方向,就是腎氣調理。在辯證用藥的基礎上酌加補腎助陽的藥物,而且一般不能使用大辛大熱的肉桂、附子之類,而是選用平補腎陽的藥物,例如菟絲子、淫羊藿、何首烏、杜仲、川續斷、桑寄生等補益腎元,有助於暫時填補不足的腎上腺皮質功能。另外,因為長時間使用類固醇造成的臟腑功能紊亂,則需另外用藥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加速恢復平衡,防止病情復發,如果出現類固醇副作用明顯的熱毒濕邪互結,需佐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或滋陰降火為主。另外,針對免疫抑制劑造成的副作用,則分別依辯證使用健脾和胃、補氣養血、疏肝利濕、益腎瀉濁等方法加以調整。

    李小姐就是呈現明顯的腎虛合併火毒的症狀,中醫調理一方面處理腎病症候群的問題,一方面處理類固醇造成的體質偏失,另一方面又要處理類固醇減藥的反跳問題。大約經過2個月的中醫調理,類固醇的副作用改善許多,而腎病本身的蛋白尿、水腫也改善了,皮膚的瘡口也都結痂癒合了。腎臟科回診時也逐步對類固醇減藥,這時中醫調理的重要性凸顯了出來,不但讓難纏的腎病症候群穩定改善,也沒有出現之前的類固醇減藥反跳現象,大約3個月之後,類固醇、免疫抑制劑都已經完全停藥,李小姐高興地說「蔡醫師!減藥過程很順利,真的沒想到中醫治療有這麼獨特的一面,真是太好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