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腎臟病,中醫助你擊退腎病症候群
【蔡易昌中西醫師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有位家長面帶愁容帶著大約國小的小朋友來看病…小朋友出現明顯的水腫,不但臉腫、手腫、腳腫,連陰囊都水腫了!
原來是『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的病人,已經復發過好幾次了,每次都是用大劑量的類固醇把病情壓下來,卻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作,也難怪家屬憂心忡忡了!
腎病症候群指的並不是單獨的疾病,而是一種腎臟不正常流失白蛋白的狀況,會出現大量蛋白尿、水腫、高膽固醇、血液中白蛋白低下等情形。腎病症候群是常見的小兒腎臟疾病,一般最常見於2到6歲的兒童,男生的比例較高(約2:1),尤其是具有家族過敏史的兒童身上更常見。
腎病症候群的成因很多,可能和許多不同狀況有關,但是大部分的原因仍未知,這些都被歸類為原發性腎病症候群;而另外則有一群稱為續發性腎病症候群,像是腎臟本身的疾病(如腎絲球腎炎、膜性腎病變)、系統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過敏性紫斑症)、糖尿病、家族性的過敏史、或是藥物、重金屬中毒、腫瘤、感染…等等,應找醫師作進一步診斷。
治療上是以大劑量類固醇為主,如果效果不好時,則會進一步加上免疫抑制劑或是抗排斥藥物,另外也會配合補充白蛋白注射及利尿劑使用來減輕水腫。
腎病症候群的臨床症狀,與中醫典籍<<內經>>中的『風水』、『腎風』及<<金匱要略>>的『水氣』症狀相類似。在<內經.素問.水熱穴論>中提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于風,內不得入于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理,傳為胕腫,本之于腎,名曰風水。』則清楚描寫了發病病機。
中醫對於腎病症候群的治療,則是依體質不同,採取辨證論治的方法來調理,常用的分型如下:
一. 氣虛風水:大多是初發病之前,有一個類似感冒的症狀,之後開始出現水腫現象,常出現在氣虛容易感冒的人身上。多因外感之後突然出現眼瞼面部浮腫,之後四肢全身水腫,且多兼有外感表證,舌質淡胖潤邊齒痕苔白滑。
治療方法:益氣固表,宣肺利水。
二. 陽虛水泛:以血液中白蛋白大量流失的階段,症狀以嚴重水腫為主。水腫按之凹陷,下肢及腰背為主,或伴胸水、腹水,小便不利,食慾差,大便溏,形寒肢冷,舌質淡潤舌體胖大邊齒痕苔白膩水滑。
治療方法:溫補脾腎,通利水濕。
三. 陰虛濕熱:大部分是已經用過大劑量類固醇後的復發轉變。面部及下肢浮腫,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心煩少寐,咽痛咽乾口燥,大便秘結,舌紅少津苔黃膩。
治療方法:滋補肝腎,清熱利濕。
四. 氣滯水阻證:大部分屬於治療難度高的反覆發作型身上。全身水腫,甚則伴胸水、腹水,腹脹胸滿、胸脅脹痛,肢體腫硬,舌質紅苔薄膩。
治療方法:行氣利水。
五. 瘀水互結證:大部分屬於反覆發作型,多已用過大劑量的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抗排斥藥、甚至是做過腎切片的患者。尿少水腫,面色黧黑或萎黃,口唇肌膚淤點,常伴腰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血尿,皮膚粗糙或肌膚甲錯,舌質暗紅或淡暗淤班苔薄膩。
治療方法:活血利水。
透過中藥的處理,可以加速腎臟功能的恢復,但是因為腎臟病的治療著重在時間,許多患者都是拖到受不了才就醫,甚至已經出現腎臟實質病變、或是變成腎臟功能嚴重受損而不自知,就變得較難處理,建議大家有病一定要看醫師,才能避免病情越來越嚴重難以收拾!
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