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也可以看中醫嗎?
81歲的王阿公,因為自己出門之後忘了怎麼回家、也忘了家裡的地址電話,被熱心店家幫忙報警之
後,好不容易才找到家人。王阿公被醫學中心的神經內科診斷是失智症,定期都會回診追蹤及拿藥控
制,不過,情況似乎不太好,病情呈現有感的速度在惡化。

王阿公是大學教授退休,退休之後每天會到附佳附近的國小做運動,假日也喜歡去山上走走,直到
前幾年體力較差、加上膝蓋退化手術之後行動力變差,變成只在住家附近公園打打太極拳,沒想到這
個失智症來的太突然了。家人因為白天要上班的關係,幫王阿公找了一位看護,她會陪著阿公到附近
去走走,狀況好的時候,王阿公就像是一般正常人一樣,但是如果狀況差時,別說是出門迷路了,連
身邊的人、事、物都很紊亂。
假日王阿公由家人陪伴參加了一個失智症相關的病友聚會,互相交換照護心得,期間得知有一位李
奶奶除了神經內科的治療之外,也有找中醫看診,結果病情控制得很好,所以,王阿公和家人討論後
也決定找中醫來調理身體看看。
依據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出版的「公共衛生領域應對失智症全球現況報告」(Global status
report on the public health response to dementia)指出,全球有超過5千5百萬名失智者,到2050
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大約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失智症相關成本為每年1.3兆美
元,且至2030年若因照顧成本增加更有可能達到2.8兆美元。
根據衛福部2024年3月21日的統計,最新臺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國社區65歲以上長者
總體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結果為7.99%,亦即100位65歲以上長者中約有8位可能罹患失智症。年紀愈大盛
行率愈高,且有每五歲盛行率倍增之趨勢。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
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
療。
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大部份失智症患者都是屬於退
化性失智症,而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這也是最常見的失智症,大
約佔了所有失智症的50-60%。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
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是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這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腦部神經細胞會受到破
壞,主要是侵犯海馬迴為主。美國前總統雷根就是罹患此症。
一般來說很多人可能都認為失智症就是「記憶不好」來判定,但其實他們早期的症狀是認知功能出
現障礙,例如專注力變差、執行功能變差、語言能力變差、記憶力變差、空間感變差、社會人際關係
開始出現問題…等等,不是單純忘記了而已。
中醫方面,失智症相關的描述,散見於「癡呆」、「呆病」、「健忘」、「善忘」、「文痴」等證
的描述當中。最早在《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中有提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
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提出了最早的見
解。另外在《靈樞‧本神論》提出「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
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
而處物謂之智。」認為此病症的病位在腦,和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清代著名醫家汪昂所編寫的《醫
方集解‧補養之劑‧第一》提到「人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
迷惑善忘也。」認為心腎兩氣與本病有密切相關。在清代名醫程國彭所著的綜合性醫書《醫學心悟》
則說「腎主智,腎虛則智不足。」說明腎精虧損,髓海漸空,是主要病機。
王阿公的狀況時好時壞,記憶力明顯減退,尤其是發病時更會加上多樣的紊亂,多次出門忘記如何
回家,平時和藹親切,發病時脾氣暴躁,心煩口乾,食慾尚可,小便頻數,夜寐欠佳,多夢,舌紅,
苔白膩,脈緊細。呈現是中醫的痰濁阻竅證型,使用中藥茯苓、姜半夏、姜南星、橘紅、枳實、竹茹
、石菖蒲、川芎、天麻、柴胡、炙甘草、郁金、大棗、陳皮、生龍骨、生牡蠣等藥材,調理了大約2個
月左右,睡眠、情緒、精神皆有明顯好轉,接下來進入下一階段。增加益氣行氣中藥材,加上滋補肝
腎的中藥材,大約經過半年的調理,王阿公的「清醒」時間逐漸增加,情緒穩定很多,記憶也有明顯
的進步,回診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定期評估失智症狀態的簡易心智狀態檢查(MMSE)評量,有了明顯
的進步,從原本16分的中度失智症狀態,進步到23分的輕度狀態。MMSE評估項目包括定向感、注意力、
記憶力、語言、口語理解及行為能力、建構力等項目,評估過程無時間限制,滿分是30分,分數越高
表示認知功能越好,答對一項給一分,總分若低於24分表示個案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若低於16分則表
示有重度認知功能障礙。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