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點閱數:5

抗生素難以處理的陰虛型骨髓炎

抗生素難以處理的陰虛型骨髓炎

吳先生有多年糖尿病,持續在大醫院拿藥控制,不過也慢慢出現了手腳時常麻痛的情形。3年前他從
樓梯上摔下來,左腳小腿中段骨折,也是送到同一間醫院手術治療。因為年紀快70歲了,體力不好、
活動力也差,出院之後,吳先生在醫師建議下努力做復健,總算是慢慢恢復行走能力了。


沒多久,吳先生小腿的鼓出一個包,人也沒發燒、也沒有特別疼痛,回骨科門診檢查發現這是一個
膿包,從手術位置深部流出來的,住院清瘡手術之後,確定是骨髓炎,之後就是不斷地使用抗生素、
清傷口,也配合高壓氧療程,但是,狀況就是時好時壞。抗生素換了又換,都沒有明顯的變化,變成
每隔一段時間去清瘡傷口,維持不要讓情況太爛。
吳先生對這個狀況也很無奈,在朋友建議下決定找中醫調理身體,於是找到了杏儒蔡醫師。
慢性骨髓炎,目前被認為不只細菌感染的問題而已,更被認為是缺血性的疾病。因為當慢性感染繼
續進行時,細菌進入骨骼深部、骨髓腔的巢狀結構內繁殖,膿液可能積聚在骨髓腔,造成骨頭缺血並
迫使細菌進入血管及骨頭腔隙中。反覆感染的發炎反應,會使局部的肉芽組織會轉變為緻密的疤痕,
而這種血管稀少的疤痕,在感染部位的周圍形成一層無法穿透的障礙,加上感染發炎後增生的滲出液
會增加骨髓內的壓力,滲出液就有可能會將致病菌帶到骨皮質以及骨膜,進而造成骨膜上的血液循環
遭受阻斷。而且,循環受阻之後,正常免疫細胞與抗生素無法深入感染核心,所以,骨髓炎會導致骨
缺血,骨缺血又會讓原本的骨髓炎不易治療,惡性循環沒完沒了。像吳先生換過多種抗生素、做過多
次清瘡手術、做過高壓氧療程,效果不好不壞的,其實就是這個狀況,感染加上缺血。


中醫方面,對於慢性骨髓炎並不是單純認定於感染及發炎,所以,用藥上並不是像使用抗生素一樣,
清熱解毒抗菌,而是必須依照病人的體質及病程不同來加以不同調理。
中醫治療慢性骨髓炎,最重要的也是中醫的特點,就是先分陰證陽證、實證虛證。除了一般常見的熱
毒壅盛型之外,其他對於抗生素的效果都不太明顯,氣血虧虛型則對高壓氧的效果較有感,陽虛型及
陰虛型是屬於較難處理的類型,而陰虛型較常見於糖尿病血糖不穩定者。
在明朝的骨外科名著《外科正宗》提到「由瘡潰久不收口,乃氣血不能運行至此,骨無榮養所致。
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而結,日後必成此疽也。」明確指出氣血運行的重要性。
也由此衍伸出許多治療法則,清朝的外科名家王維德,主張論陰陽,辨虛實,在他所著的《外科證
治全生集》中,提出治療的三要點:第一為開腠理「腠理開,紅癰解,毒即消,白疽解,寒立愈」;
第二為溫裡「諸疽白陷者,乃氣血虛寒凝滯所致」、「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
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膿,膿之來必由氣血,氣血之化必由溫也」;第三為滋
補「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陰血乾枯,非滋陰溫暢,何能厚其膿漿?」這也可以說明,為什
麼有些慢性骨髓炎患者,不論抗生素用多強,效果都是有限,但是,只要加上中醫調理之後,卻又會
讓療效明顯改善。


陰虛型慢性骨髓炎,陰虛體質的免疫力相對不足,所以對抗生素的反應較差,常表現為陰液虧虛導
致的虛熱和乾燥,一般多見局部微紅微腫,瘡潰破,膿水黃赤,骨蒸盜汗,肌肉消瘦,唇紅頰赤,午後
潮熱,脈象微數。不會像熱毒壅盛的那麼紅腫熱痛明顯,也不像氣血虧虛型的那麼膿水淋漓,也沒有
陽虛型的那種疲倦畏寒虛弱感。治療以滋補肝腎、益氣養陰為主,常用處方以秦艽鱉甲湯加減,地骨
皮、柴胡、製鱉甲、秦艽、知母、當歸、生地、牡丹皮、玄蔘來加減。
吳先生是屬於陰虛型慢性骨髓炎,抗生素治療反應差,即使加上清瘡及高壓氧也沒有明顯的加分,
這時就需要用中醫調理,同時改善「陰」及「虛」的狀態,大約經過3個月左右的中醫調理,吳先生的
傷口開始出現生長的趨勢,膿水減少了、傷口開始縮小。又經過了大約一年的中醫調理,吳先生來回
診時露出腳上已經癒合的傷口,高興地說「蔡醫師!我的傷口完全都長好了,骨科醫師也說傷口內部
也好了,
我當初決定來找蔡醫師調理的決定,真是太對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