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點閱數:163

膝蓋換人工關節後感染,骨髓炎反覆清瘡難處理

膝蓋換人工關節後感染,骨髓炎反覆清瘡難處理

張奶奶年輕時喜愛爬山,一有空就是往山上跑,不過,因為不知道要保養膝蓋,所以早早就被膝關
節的退化性關節炎所困擾。張奶奶有輕微的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有規律服藥控制中,骨科醫師評估要
幫她換膝人工關節時,還特地交代張奶奶一定要控制好血糖,等了幾個月後控制到糖化血色素6.8左右,
才安排動手術。


手術後,右膝換人工關節的部位腫脹大約一個月才消腫,之後慢慢開始進行關節復健,好不容易膝
關節的彎曲角度有所改善時,右側膝關節整腫起來了,紅腫熱痛都有,骨科檢查後發現是細菌感染,
股骨下端靠近人工關節的地方有明顯的膿包。第一線和第二線的抗生素效果都不明顯,後來才細菌培
養出來是綠膿桿菌、加上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換上專用的抗生素加上清瘡手術、高壓氧治療,
暫時把細菌壓制下去。隔了一個月之後,又腫起來爆開流膿,又是清瘡加上抗生素。半年後又另外
破了一個洞,還是清瘡加抗生素。三個月後從原來的洞口又流膿,還是清瘡加抗生素,不過這次的細
菌培養卻是沒有驗到甚麼菌,但是還是根據之前的經驗用抗生素。張奶奶受不了了,除了西醫骨科換
藥回診之外,決定找中醫好好調理身體,在女兒陪伴下來看診。


隨著置換人工關節的普及化,人工關節手術後的感染也越來越常見了,但是人工關節一旦感染,就
會變得很麻煩,因為這些植入的外來物,很快就會變成細菌的溫床,加上人工的植入物沒有血管,也
就不會有血液運送抗生素來殺細菌,也不會有主動殺細菌的白血球來這裡,細菌會活得很快樂,如果
又加上患者有糖尿病、年齡大、或是有免疫疾病者,細菌容易深入就有更大的機會一發不可收拾。
人工關節細菌感染,在中醫是屬於「骨癰」的範疇,比一般的感染嚴重,指的就是毒氣深沉,結聚
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靈樞》提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
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
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說明了這類感染的發病機轉,其實也帶出了治療的方針,
就是「血脈營衛,周流不休」這八個字。


在明朝的骨外科名著《外科正宗》提到:「由瘡潰久不收口,乃氣血不能運行至此,骨無榮養所致。
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而結,日後必成此疽也。」明確指出氣血運行的重要
性,雖然朝代不同,但是中醫對於骨髓炎的病因病機治則,是一脈相承、鑑古知今。
治療上,中醫古籍《外科證治全生集》將這類問題分為陰陽兩大類,稱癰為陽、疽為陰。認為「紅
癰乃陽實之症,氣血熱而毒滯;白疽乃陰虛之症,氣血寒而毒凝」,並提出治療的三要點:第一為開
腠理「腠理開,紅癰解,毒即消,白疽解,寒立愈」;第二為溫裡「諸疽白陷者,乃氣血虛寒凝滯所
致」、「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
膿,膿之來必由氣血,氣血之化必由溫也」;第三為滋補「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陰血乾枯,
非滋陰溫暢,何能厚其膿漿?」這就是中醫治療難治性骨髓炎的基礎。


張奶奶右膝微腫,大腿靠近膝關節的部分有2個小孔洞,滲出灰灰黃黃的膿、夾雜一點咖啡色,局部
觸摸的溫度稍微溫熱溫熱,並不是熱燙的程度,按壓周邊沒有甚麼彈性,處方使用托里消毒飲加減,
重用黨蔘、生黃耆來加強益氣固本,使氣血循環改善,增加局部生肌長肉的效果。一段時間之後,局
部排出的膿顏色變了,逐漸呈現帶鮮紅色的血樣半膿半分泌物狀態,這就是氣血充足的表現,這時加
入酌量的黃柏、蒼朮、川牛膝、金銀花、薏苡仁,加強白血球的吞噬作用,也就是增加抗菌殺菌的效
果,腫脹消退速度加快,膿的顏色也逐漸變清了,轉變成帶紅色的分泌物,傷口逐漸縮小,大約兩個
月之後完全癒合。張奶奶回診時說「蔡醫師!骨科檢查說我的骨髓炎已經好了,沒想到手術和抗生素
處理不了的問題,中醫的效果令人嚇一跳啊!我會繼續好好調理,真的不希望再復發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