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怎麼辦?中醫調養有生機
徐先生帶著疲憊的神情來看診,他說「蔡醫師!我有肝硬化,上星期才剛食道出血住院回來,這已
經是我第三次出血了。」
喘了喘氣、喝了口水之後,徐先生又說「我是三年前第一次食道出血,住院住了好久,做了很多檢
查,那時候我才知道我有肝硬化,可能和我長期應酬喝酒有關。確定有肝硬化之後,我持續在大醫院
肝膽腸胃科追蹤治療,不過今年初開始出現腹水,雖然有在吃藥,但是情形時好時壞,體力越來越差、
精神也非常疲倦,嚴重的時候就去抽水,抽完沒多久就又腫回來,有發生過一次腹膜炎住院,食道
出血還有一次休克,我知道我的情形很難好了,想說除了西醫的治療之外,也找中醫調理身體,但能
不能有轉機!」
我們的肝臟在健康狀態下是平滑柔軟,但當肝臟因某些原因而發炎與壞死時,纖維組織即隨之增生,
這就是纖維化的過程,使整顆肝臟被纖維組織分割成許多小結節。而隨著纖維組織增加,纖維化愈
加嚴重,肝臟就會越來越硬,也就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臟長時間發炎,例如B、C型病毒肝炎、酒精、肝毒性藥物或毒素傷害、遺傳及代謝性
疾病、寄生蟲、長期膽汁滯留、銅質或鐵質沉積、或不明原因…等,引起的慢性進行性、瀰漫性肝臟
疾病,其中以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較常見。臨床上早期可無症狀,後期可出現肝功能減退、脾腫
大、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腹水、腹膜炎、肝昏迷、肝腎症候群等併發症。通常治療偏向減輕症狀
為主,一般是以飲食控制,加上症狀處理的藥物,例如利尿劑以減輕水腫及腹水、抗生素以減少腸道
細菌量降低氨的產生、軟便劑、止癢劑控制皮膚搔癢…等等。
中醫方面,肝硬化是屬於「臌脹」的範疇,最早的記載是出現在《黃帝內經‧靈樞‧水脹》篇:「
臌脹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描述了主要的證
候特點,就是腹部又脹又大。到了隋朝的太醫巢元方的著名病因病機專書《諸病源候論》提出臌脹的
病機是「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腹內」。到了明朝的著名醫家張景岳提出臌脹的形成與情志、勞
欲、飲食等有關,指出「少年縱酒無節,多成水鼓」,補足了酒精對肝硬化的重要觀點,而在他的《
景岳全書‧氣分諸脹論治》篇說:「單腹脹者名為臌脹,以外雖堅滿而中空無物,其像如鼓,故名臌
脹。又或以血氣結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蠱,亦名蠱脹,且肢體無恙,脹惟在腹,故又名為單腹脹」,
並提出「治脹當辨虛實」的重要觀點。
肝硬化患者,尤其是肝硬化復水的患者,因病程長併發症多,容易調養失宜及治療延誤,久病則氣
血大傷,身體自虛。所以肝硬化腹水病人以虛證為多,虛實夾雜,後期已有正不抗邪之勢。正虛是氣
血大虧、脾失健運,邪實是痰血瘀阻、腹水中遏,正虛為本、邪實為標,不能以治療腹水為目的,而
是應以扶正為主,在中焦下功夫,邪正兼顧,方可奏效。一般會依照病情演進給予不同治療重點,以
疏肝調郁為主,配合活血化瘀,鹹寒軟堅,調整陰陽,有步驟,分階段進行治療,常能收到滿意效果。
1. 疏肝調郁法。此法旨在疏調氣機以解郁結,柴胡、黃芩、赤芍、蟬蛻、僵蚤、薑黃、杏仁、焦
麥芽,以調郁為主,是其郁之所在而調之,郁熱當清,郁火當瀉,氣郁當疏,濕郁當開,食郁
當化,郁滯當通。
2. 活血化瘀法。應用此法,當在調郁之後,諸郁漸得開解,始用活血化瘀之品以暢血行而消血分
瘀滯。而且並非純用化瘀之品,仍當參以調氣機、瀉肝熱,氣機得暢則血滯易行,肝熱得瀉則
郁不復生。常用藥材如丹皮、山梔子、赤白芍、郁金、茜草、旋覆花、白頭翁、焦三仙。
3. 養血活血兼以軟堅化瘀法。此法當續用於上二法之後,諸般瘀滯已解,氣血漸臻暢和,臟腑功
能逐漸恢復,飲食睡眠趨於正常,剩下肝硬不消,這時就需要養血活血,疏調氣機為主,兼以
鹹寒軟堅化瘀,以緩消痞堅而軟其肝,也就是最常聽到的「軟化」治療。常用藥物如鱉甲、牡蠣、當歸、生地、川芎、白芍、郁金、益母草、茜草。
4. 調整陰陽以求平衡。此法是為大原則,應在以上諸法中體現。陽不足者扶其陽,陰不足者頤其
陰,氣不足者益其氣,血不足者養其血,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徐先生肝硬化復水嚴重、白蛋白過低、腹脹悶痛、食慾差、疲倦、頭暈、呼吸喘。這個階段適合使
用中醫的「扶土抑木」法則,這也就是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提出的「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
傳脾,當先實脾。」概念,先調氣血固元氣,讓消化系統可以好好吸收食物的營養,就可以改善造血
及免疫功能,降低肝臟的負擔,加上中醫特有的「柔肝」藥物,可以軟化肝硬化及肝纖維化的組織,
並且重要調理「白蛋白過低」的中藥,一邊改善肝臟功能,又可以改善和腹水息息相關的「低白蛋白
」情形,一段時間之後,徐先生腹水開始自行排除,腸胃消化系統功能改善,腹脹悶痛改善,食慾恢
復,體力恢復,他回診時說「我的腹水消的差不多了,肝膽科醫師也說我的肝硬化指數進步很多,這
真是超乎我原本的期待太多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