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
︱點閱數:443

心導管後心肌梗塞仍復發,盡快中醫調理保安康

心導管後心肌梗塞仍復發,盡快中醫調理保安康

張先生有次加班後,剛走出公司便感到頭昏、喘不過氣、胸痛,在同事幫忙下被送到大醫院急診,
發現是心肌梗塞,也立即做了心導管手術,總算是救了回來。出院後,張先生不但戒菸戒酒、也開始
規律運動,心臟科開的藥物也都按時服用。


半年後,張先生又是胸悶、心律不整,急診判斷是心肌梗塞復發,又做了第二次心導管手術。手術
後,持續心臟科藥物控制下還是時常感到疲倦、呼吸費力、喘。

張先生來看診時微喘地說「蔡醫師!心臟科醫師說心肌梗塞很容易復發,我也很配合地吃西藥,但
是我還是第二次心肌梗塞了。我真的嚇到了,想要找蔡醫師用中醫調理身體,我真的不想再復發了…」
冠狀動脈主要是供給心肌血液,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失去彈性、管壁變厚或變硬、內腔逐漸
變窄或堵塞,造成血液不易流通,會讓心臟肌肉因為缺血而壞死,這就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最常見
症狀是突然的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臉色蒼白、冒冷汗、眩暈、噁心、全身無力等,但是有少部分
病人,特別是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並不會感到胸痛,需要特別注意。心肌梗塞發生率正逐年攀升,
且罹病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者超過半數以上都來不及送醫即死亡,所以死亡率
常被低估。
造成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能分為兩類,一類為既定危險因子,如年齡、性別及家族病史者;第二類
則是可改變的危險因子,例如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與抽菸都屬於可
控制因子。
根據統計,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高達20~30%,和發病後送醫的時間有關。但若沒有積極配合治療,
容易導致冠狀動脈再次堵塞,發生第二次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將大幅提升3倍,若再合併心臟衰竭,5
年內的存活率則只剩下50%,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第一次急性心肌梗塞放支架、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之
後就痊癒了,必須謹慎注意危險因子,才能避免心肌梗塞的復發。


中醫方面,心肌梗塞是屬於「胸痹」、「胸痞」、「厥心痛」、「真心痛」的範疇。最早的描述見
於《黃帝內經.靈樞‧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則病心痛」。在《黃帝內經‧厥病》篇提到「真心
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描述了這種發病極快、病勢極猛的變化。到了東
漢的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提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痺而
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痺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這篇專門論述胸
痹的病因病機、具體治療的方藥,心居胸中,主陽氣,主血脈,今陽氣虧虛,而致血脈瘀阻作痛,所
以本病的基本病機是氣虛血瘀,氣虛為主,血瘀為標,心痛是胸痹的表現,「胸痹緩急」也就是心痛
時發時緩為其特點,其特點是陽微陰弦為主,以辛溫通陽或溫補陽氣為治療大法,以補為通、以通為
補,通補並用。
心肌梗塞之後,因為心陽痹阻會導致患者的體質轉變,陽氣因阻而致虛,造成心臟功能受損,是以
心陽虧虛為本,瘀血水停為標。心主血脈,血脈運行全賴心中陽氣的推動,正如明代著名醫家李梃所
著的《醫學入門》提到「血隨氣行,氣行則行,氣止則止,氣溫則滑,氣寒則澀。」心陽虧虛,鼓動
無力,血行滯緩,從而出現心衰。而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提到「陽氣者,若天
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心屬火,為陽中之陽,人體生命活動有賴於心陽
的溫煦,心衰就是因為心陽氣虛,功能不全,血脈運行不暢,以致臟腑經脈失養,功能失調。因此,
對於心肌梗塞的患者,中醫的調理就會轉向於恢復心臟功能為主,且因久病體虛,治療上須注意要祛
邪不傷正,不可濫用攻伐,以免徒傷正氣,導致正氣難復、邪氣難除。


張先生呈現心慌氣短、疲倦、自汗、胸悶痞痛、食慾差、夜尿繁多,舌質淡紅微胖有齒痕,舌邊尖
有瘀斑,苔薄白,是屬於中醫的心陽氣虛夾痰瘀證型,七成藥力針對心陽虛衰來修復心臟功能,三成
藥力來化痰除瘀改善血管及循環,大約經過3個月的中醫調理,張先生原本的疲倦、氣短、心悸改善約

7成,又經過3個月左右的調理,胸悶痛已消失,體力恢復良好,各種不適皆已消失。張先生回診時說
「我現在的感覺非常好,第一次心肌梗塞後的那種說不出的心慌氣虛感都不見了,胸痛也沒有了,中
醫調理真是神奇啊!」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