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多年,無三多症卻更難治療
張先生多年前發現糖尿病,一直都在大醫院控制中,從一開始口服降血糖藥,之後變成需搭配注射
胰島素,血糖控制算是尚可。這幾個月以來,他時常感覺到身體容易這裡痛、那裏痛,胸悶刺痛、手
腳麻痛,醫院檢查說應該是糖尿病的併發症,血管和神經的病變,就開血液循環的藥和維他命B12給他。
張先生吃藥後並沒有感覺好轉,在朋友的介紹下來看診,他說「蔡醫師!我都沒有感覺到吃多喝多
尿多的症狀,血糖控制也沒有太差,沒想到現在遇到困境了,吃循環的藥和神經的藥都沒有改善,併
發症這麼難纏啊!蔡醫師!中醫有沒有辦法處理我的問題呢?」
糖尿病,是一種身體無法穩定血糖的疾病,不管是胰臟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功能受損、或是細胞對胰
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產生無法調降血糖的問題。以前,我們總是認為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是需要長
時間的累積才會慢慢出現,後來的研究才知道,從發現糖尿病的當時,過多的血糖在血管內就已經開
始傷害身體的各個器官了。不管有沒有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的三多症症,即使是血糖控制得還不錯,血
糖對身體的損傷就是日積月累的逐步侵蝕著。
糖尿病,中醫方面大家熟悉的名稱是「消渴症」,而古代完整的中醫論述又可細分為「脾癉」、「
消癉」兩大部分,中醫學的「癉」讀音為「ㄉㄢ」,是指因火熱耗傷氣血的狀態,耗傷氣血是從疾病
一開始就已經開始進行了,隨著「郁、熱、虛、損」四個階段的進行,身體各方面的機能不管有沒有
出現症狀,都是逐步受到影響,尤其是時間拖久之後,幾乎都會進入「損」的階段,「損」是因諸虛
漸重,進而臟腑受損,久病入絡,絡瘀脈損,氣血精津虧損,這就是糖尿病久病身體功能紊亂,即使
不斷加藥也難有成效的階段。張先生肌膚甲錯、面色暗、胸悶刺痛、四肢末梢麻痛、舌質紫暗、苔薄
白、瘀點多、脈澀,呈現明顯的血瘀證候。
中醫特別重視瘀血在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在黃帝內經《靈樞.五變論》提到「怒則氣上逆,胸中
蓄積,血氣逆流,臗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指出氣滯血瘀化熱,傷
津液可致消渴。清代名醫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提到「瘀血在裏,則口渴。所以然者,血與氣本不相
離,內有瘀血,故氣不得通,不能載水津上升,是以發渴,名曰血渴。瘀血去則不渴矣。」還提出血
瘀相關的消渴稱為「血渴」。糖尿病初期大多為氣陰兩虛的體質,陰損耗氣則為消渴,氣為血帥,氣
行血行,若氣虛運血無力,可致血流不暢而致血瘀。糖尿病日久,陰損及楊致陰陽兩虛,血宜濕,溫
而通,陽虛則寒,寒則血凝而致血瘀,也就是《素問.調經論》所說的「寒毒留,則血凝泣,凝則脈
不通。」的理論。另外,《素問.痹論》提到「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時疏,疏而不痛。」糖
尿病不僅傷陰,而且耗氣,甚至陰陽兩傷,臟腑功能減退,血型遲緩,形成血瘀證。
糖尿病血瘀證應用活血化瘀法應視其寒熱虛實,辨明致瘀之因和瘀阻之處,靈活應用。氣虛血瘀者
應當補氣活血行血,氣滯血瘀者當理氣活血袪瘀,痰瘀互結者當化痰活血散結,陰虛血瘀者當養陰活
血袪瘀,寒凝血瘀者當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痰瘀生毒者當化痰活血、清熱解毒。血瘀在上者宜散,
在中者宜消,在下者宜攻,在脈者宜通,在絡者宜收,血有虛而滯者宜補而通之。
張先生是屬於氣虛血瘀型,無明顯寒熱徵象,使用補陽還五湯、黃耆桂枝五物湯加減來治療,加上
針對四肢末梢瘀證專用藥,地龍、桂枝、桑枝等等,效果會更好。臨床上使用這類治療的患者,不僅
對於久患糖尿病者效果良好,周邊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胰島素阻抗,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經過一
段時間的中醫調理,張先生原來那些說不清講不明的疼痛、刺痛、麻痛,都幾乎消失了,血糖的穩定
度也變好了,精神狀況改善許多,他回診時說「原來中醫對於這些併發症的效果真是令人驚奇,比原
來醫院開的那些血液循環藥、神經用藥的效果好太多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