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多年,不只藥越吃越多、身體也越來越差
張先生今年62歲,發現糖尿病已接近10年,一直都在醫學中心新陳代謝科拿藥及追蹤。隨著年紀的增
加,張先生的血糖穩定度逐漸變差,雖然飲食及運動都有刻意調整,但是用藥上也不斷增加劑量,手
腳末梢開始會發麻、眼睛有輕微的視網膜病變、腎臟功能也逐漸變差,所以,除了原本的新陳代謝科,
有多了心臟科、神經內科、眼科、腎臟科需要定期回診,胰島素及降血糖藥的劑量也逐漸增加。
張先生由太太陪同來看診時,有點沮喪地說「蔡醫師!我這幾年的血糖逐漸變差,雖然用藥跟著調
整,但是總覺得身體越來越差,新陳代謝科醫師說應該是身體機能在老化中。我想既然是這樣,那我
就應該找蔡醫師用中醫調理身體才對啊!」
糖尿病,是一種逐漸消耗身體的慢性病,除了各種併發症之外,也很容易出現類似張先生的情形,
中醫會有針對性的調理。
一直以來,糖尿病通常是被認為屬於中醫的「消渴症」,或是直接用「上消」、「中消」、「下消
」來論述。但是,臨床上糖尿病的患者,有很多是沒有「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症狀的,所以,也就
不能完全用「上消、中消、下消」來代表。
糖尿病,或是「消渴症」,完整的中醫論述又可細分為「脾癉」、「消癉」兩大部分,中醫學的「癉」
讀音為「ㄉㄢ」,是指因火熱耗傷氣血的狀態。
在中醫古籍《素問.奇病論》提到「脾癉...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
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脾癉的「癉」字,是「熱」的意思,所以脾癉是指脾
熱之病,就是吃太多膏粱厚味、甘味肥美,導致內熱中滿脾熱,日久可轉發為消渴症,而這熱內熱,
亦可使消渴症惡化,而胰島素阻抗的階段通常多屬於「脾癉」的階段。
在中醫古籍《素問‧通評虛實論》提到「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梁之
疾也。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內氣暴薄也。不從內外中風之
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風濕之病也。」其中的「消癉」指的就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階段,長
期的脾虛胃熱,郁而化火,之後引起氣散陰傷,陰損及陽,氣食少火,命火衰微,累及五臟。這時就
容易出現濕、濁、痰、瘀…等等病理產物,血瘀、痰濁、痰瘀互結及瘀濁化熱生毒,造成脈絡痹阻,
就會出現各種糖尿病併發症。
中醫的糖尿病病程發展,就是由上述的「脾癉」、「消癉」深入延伸而來,分為「郁、熱、虛、損」
四個階段。「郁」,代表疾病的早期,多數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在前期肥胖階段,因過食和少動形成以
食郁薇先導的氣、血、痰、火、濕、食六郁。過食則穀氣壅滯中焦,少動則氣機澀滯不暢,引起一連
串的變化。
「熱」是由於中滿化生內熱,如痰熱、濕熱、胃熱、腸熱、肝熱等,胰島素阻抗通常是屬於這個階
段。
「虛」是因為火熱未除,耗散臟腑元氣,燥熱傷陰進,氣陰兩虛為始,進而陰損及陽,陰陽兩虛,
同時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積聚內生,這就是各種併發症的階段。
「損」是因諸虛漸重,進而臟腑受損,九併入絡,絡瘀脈損,氣血精津虧損,這就是糖尿病久病身
體功能紊亂,即使不斷加藥也難有成效的階段。
張先生就是處於「損」的階段,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穩定,手腳末梢發麻周邊神經病變、眼睛有輕微視
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變、血壓血脂也進入紅字階段。「郁、熱、虛、損」四個階段並非截然分開,
常常會虛實並存,清熱、瀉火、化痰、消膏來瀉實,同時也要注意火熱耗氣、痰熱傷陰等因實致虛之
處,加以補虛之治,例如清熱健脾、清火益氣、瀉火養陰,當虛損佔大部分時,則是要優先以滋陰潤
燥、益氣養陰、陰陽雙補、溫補少火來調理。張先生是使用益氣養陰加上溫補少火法,太子蔘、黃耆
、麥門冬、五味子、肉桂、山茱萸、熟地、乾薑、淡附片等藥材,一方面穩定代謝機能,另一方面又
能加強修復功能,改善胰腎功能,重新點燃生命的火苗。
一段時間之後,張先生回診時說「蔡醫師!我感覺身體的狀態好多了,醫院檢查的血糖、血脂、腎
功能都有進步,而且我的西藥也開始減藥了,我就知道找中醫調身體是對的!」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