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
︱點閱數:1517

婦多次「子宮頸抹片異常」險癌變!醫揪「反覆發炎體質」1招挽救

婦多次「子宮頸抹片異常」險癌變!醫揪「反覆發炎體質」1招挽救

周太太因之前子宮頸抹片有問題,前後2年半來已做過3次的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每次要做抹片檢查時,都覺得壓力很大。然而上個月做的結果出來,又再度出現異常,婦產科醫師指出,這麼多次異常,建議直接把子宮全部拿掉;但周太太認為,還是有可能會再生一個小孩,所以才來找中醫調理身體,希望保住一絲機會。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根據國民健康保險局的統計資料,在台灣每年有8,000~9,000位婦女因子宮頸癌而手術,其中大約有一半是「癌前期」,且皆是接受子宮頸的局部錐狀切除手術。

 

他指出,子宮頸位於子宮口和陰道相連接,一旦子宮頸出現病變時,會造成婦女很大的困擾,其中,子宮頸的疾病如子宮頸上皮異常增生(即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原位癌發生時,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是常見用的治療及診斷方式。

 

子宮頸病變因臟腑氣血失調

蔡易昌表示,子宮頸細胞病變、原位癌,在中醫是屬於「崩漏」、「帶下」、「癥瘕」的範疇,最早在《黃帝內經》的《素問.骨空論》提到:「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到了唐朝的著名醫藥家「藥王」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藥方》中描述更為具體:

 

「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司近,令人面黑無顏色,皮骨相連,月經失度,往來無常,小腹弦急,或苦絞痛,上至心,兩脅腫脹,食不生肌膚,令人偏枯,氣息短少,腰背痛連肋,不能久立,每嗜臥困頓。」幾乎涵蓋所有癥狀。

 

蔡易昌進一步說明,中醫認為此病,多由冲任虛損、督脈失司,致使帶脈失約。冲任不調、血海有病與督脈是分不開的,而冲任督三脈虧損,則帶脈必病。這就指出了婦人的崩漏帶下君,其實是和「冲任二脈」有關。

 

金元四大家之一、開創了補土派的著名醫家李東桓認為:「婦人崩中者,由臟腑傷損冲任二脈,氣血俱虛故也。二脈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氣血調適,經不依時,若勞動過極,臟腑俱傷,冲任之氣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故忽然而下,謂之崩中暴下,治宜大補氣血之藥。」說明了冲任虧損與周身氣血的關係。

 

 

子宮頸病變常見4體質治療

蔡易昌指出,子宮頸細胞病變、原位癌,在中醫治療上,會依照辯證論治來施治。常見的分型如下:

1. 下元虛寒:白帶如水,崩中漏下,腥臭不劇,腰背酸楚,時或發熱,兩腿痠重,脈細或沉細,舌苔白膩或薄白。這是最常見的證型,下元虛寒、腎氣虧損,治療上以溫腎固澀法為主,例如:紫石英湯。

2. 中氣下陷:帶下赤白,肛口及陰道或小腹均有墜脹感,腰腿酸楚,納少神疲,小便頻繁,脈虛細,苔薄白,舌質淡。這通常是細胞病變的重要轉換時期,脾胃虧損、中氣下陷,治療上以補中益氣法為主,例如:補中益氣湯。

3. 濕熱下注:帶下腥臭,色黃或赤白俱下,腹痛,腰腿酸楚,口渴欲飲,小便澀痛短赤,大便不通,脈數或細數。這常見反覆感染,細胞病變嚴重,病久陽傷及陰、陰虛濕熱下注,治療上以養陰清熱法為主,例如:固經湯。

4. 帶下瘕聚:有少量白帶,偶而漏下,月經先期,體力稍見疲乏,脈平或細,舌薄白或薄膩。或見腹部有腫塊,赤白帶下,脈弦舌膩。這常見於癌前期甚至已經開始出現轉移,任脈為病、帶下瘕聚,治療以軟堅散結、消腫療瘡為主。

 

蔡易昌評估,周太太在體質上是屬於濕熱下注型,也恰好是反覆發炎細胞病變的階段,因此治療時以養陰清熱為主,搭配具有抗腫瘤的軟堅散結藥物,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理之後,回婦產科再次做子宮頸抹片,發現細胞病變已趨向改善,又經過3個月之後,抹片顯示已無細胞病變、亦無發炎的情形了。她高興地說,還能保住子宮,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