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2
︱點閱數:17160

貧血又無力⋯化療副作用太難熬!中醫「3管齊下」兼顧解毒、活血

貧血又無力⋯化療副作用太難熬!中醫「3管齊下」兼顧解毒、活血


黃先生的父親是鼻咽癌的患者,在做過2次化療之後,因為副作用太大,不得不先暫停化療。來看診時,不僅看起來虛弱無力、呼吸喘促,在坐下之後仍不停地喘。

黃先生表示,腫瘤科醫師告知父親現在白血球太低,貧血也嚴重,加上食慾差,已經打針來刺激白血球生長,也用了紅血球生成素,雖然貧血已經有改善,但是白血球提升的效果並不好,因此化療還是不能繼續。

 

但腫瘤科醫師也指出,如果化療停太久,父親的腫瘤會很快就再度長大,到時就很難處理了,所以才趕快來找中醫調理身體,希望讓父親可以盡快恢復體力、改善白血球過低及貧血的問題。

 

化療後白血球減少,危險期撐不過恐敗血症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或電療時,會抑制骨髓細胞的造血能力,容易出現白血球低下、貧血、血小板低下等問題。不同的化學治療藥物,對這3類血球製造的影響各不同,有些藥劑對白血球影響較大,有些則對血小板影響較明顯。

 

而化療後所引起的白血球減少,並非立即發生,而是在化療後第7~10天才開始出現,約在化療後第14天掉到最低值,隨後會慢慢回升。而這段白血球降低的時期,一般會稱為「危險期」,也就是容易遭到感染而致病,甚至當白血球低下嚴重時,一旦被感染,因抵抗力太弱,有可能在1、2天內造成患者嚴重的全身性感染,引發敗血症,威脅生命。

 

骨髓蘊毒邪,導致造血功能紊亂

蔡易昌說明,骨髓抑制的白血球過低,在中醫屬於「虛勞」、「血虛」、「內傷發熱」、「血枯」的範疇,近年來亦有提出新名為「髓瘀虛損」;最早在中醫古籍《內經》提到的「腎藏精,主骨生髓」,就為此病的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主要致病因素為骨髓蘊毒邪,導致肝鬱、脾虛、腎虛為本,氣血陰陽虧虛為先,形成造血紊亂的症狀。

 

中醫治療方面,明朝著名醫家汪綺石所著的《理虛元鑑》是虛勞專書,其中提出「理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肺爲五臟之天,脾爲百骸之母,腎爲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腎,治虛之道畢矣。」對於後世影響深遠。

 

到了清朝著名醫家吳澄的《不居集》,則是虛勞的集大成之作,認為論治虛損,當首辨內傷和外損。外邪乘人體之虛而入,亦出現虛勞內傷的病理表現,而治療之法,又當與內傷虛損區別對待。欲補其虛,必先去其外邪,欲治其內,必先察其外。不能單用補虛一法,否則「欲斂汗而汗愈多,欲安神而神愈躁,欲滋陰而鬱熱愈甚,欲補氣則脹愈加」,必以扶正與祛邪兼顧,依此原則創立了「解托」和「補托」2法。

 

中醫治療兼顧解毒、活血、扶正

蔡易昌補充,對於化療後的白血球過低,中醫主要是以毒、瘀、虛3方面來調理,所以解毒、活血、扶正等3大治則,用以貫穿整個療程。加上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偏失,針對性的調理例如:益氣養血、調補脾腎、填精益髓、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養陰清熱、疏肝理氣等,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經過調理,黃老先生恢復得不錯,精神及食慾都變很好,腫瘤科的檢查也顯示白血球低下已經恢復,腫瘤科見中醫調理的效果良好,也鼓勵黃老先生接下來的化療療程,要同時配合中醫調理,便可不用再擔心化療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