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舌頭好熱…口腔灼熱症候群
李太太最近半年時感到嘴巴裏熱熱、刺刺的,很像是大口喝熱湯之後的那種燙傷感,尤其是舌頭更
是明顯。輾轉看過幾家家醫科、內科診所、耳鼻喉科診所,試過不少藥卻改善不多,維他命B群、消炎
藥、漱口水、抗黴菌藥、胃食道逆流藥、抗生素…,後來不但是感到口腔內熱痛、舌頭燒灼感,還出現
味覺喪失,根本不知道在吃甚麼,最後到大醫院耳鼻喉科才知道這叫做「口腔灼熱症候群」。
大醫院的醫師開了鎮靜類型的藥物、也開了抗憂鬱藥,症狀上才開始有改善,但是這些鎮靜類的藥
物,吃了人會昏昏鈍鈍的,總是感到全身不舒服。李太太決定要找中醫好好調身體,在朋友介紹下來
杏儒看診。
口腔灼熱症候群(Burning mouth syndrome),又稱「舌灼痛」,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症候群,症
狀是反覆感覺口腔灼熱疼痛,最常見的是舌頭會感到灼熱或燙傷感,但也會影響嘴唇、牙齦、上顎、
喉嚨、嘴唇、整個嘴巴,另外像是感到口乾舌燥、味覺改變,覺得舌頭裡有苦味、金屬味。這種不舒服
的感覺,女性盛行率大約是男性的5~7倍,更年期女性尤其多發。因為疾病的原因與機轉不明,可能和
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功能紊亂有關,沒有特效藥或治療,所以,一般都是朝向舒緩壓力來尋求症狀緩
解。
中醫方面,口腔灼熱症候群是屬於中醫「口痛」、「舌痛」範疇。在中醫理論中,舌體由舌之肌肉、
血脈、經絡所組成,是多氣多血的器官。清代名醫楊雲峰,他是康熙年間的著名醫家,曾師從名醫
張景岳,深得其真傳。楊雲峰在醫學上有著很深的造詣,他對診斷法的研究尤為深入,著有《臨證驗舌
法》一書,該書詳細論述了舌診的要點和方法,對後世的舌診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書中提到「查諸臟
腑圖,脾、肺、肝、腎,無不繫根於心;核諸經絡,考手足陰陽,無脈不通於舌。」由此可見,舌與
體內臟腑氣血的盛衰、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舌體之活潤,全賴氣血之充養、津液之濡潤、經絡之通
暢。反之,則舌紅乾枯、芒刺突起、龜裂乾癟或青筋虬扎而產生灼熱、疼痛、麻木、粗糙等不適感覺。
因心主血,脾主肌肉,肝主筋,腎脈上挾舌本通舌下,因此治療舌灼痛主要注重生津、養血、通絡
三個環節,採用清心安神、調養脾胃、柔肝通絡、壯水制火等法而獲效。
1. 清熱寧心、壯水制火:初起凡舌尖紅、芒刺突起、灼熱疼痛、口乾小便黃心煩不寐者,多責之
心經熱積,火炎於上。治療:瀉熱生津、清心寧神。常用處方:清營湯加減。
若日久見舌痛,偏在舌根入夜為甚者,口乾不甚求飲,伴頭昏眼花,耳鳴腰痠,心煩不寐等症
狀,則屬水虧於下,火炎於上,水火不能相濟。治療:壯水制火。常用處方:清離滋坎丸加減。
2. 健脾養胃、活血通絡:若長期脾胃失調,化生之源不足,精氣不足以上承,陰血不足以濡養,
久則脈道瘀滯,舌本萎縮,出現舌體麻木灼痛,持續不解,舌質暗紅瘦小,表面光亮無苔如豬
肝或龜裂暗晦,口乾,唾液黏稠如絲條狀,咀嚼食物粗糙多渣,全身無力,面色無華,氣短神
疲,脈細無力。治療:益氣養陰、化瘀止痛。常用處方:八珍湯合沙蔘脈冬飲加減。
3. 養血柔肝、搜風解痙:患者多為中老年女性,肝血素虧,外由風寒乘虛入絡,寒凝氣滯,筋脈
失其榮養,攣急而痛。舌痛呈陣發性掣痛,以舌邊後下緣明顯,常放射至咽下。常用處方:八
珍湯合五白散加減。
李太太的症狀是屬於心火旺盛類型,處方使用玄蔘、生地、連翹、赤芍、麥冬、柏子仁、牡丹皮、
蓮子心、淡竹葉、金銀花、黃連、澤瀉,中藥調理大約經過3週左右,李太太感覺口腔灼熱、舌痛改善
很多,口渴也明顯進步了,吃東西較有味道了,睡眠也有稍微進步,因為李太太屬更年期後已經進入
年長者行列,待其火旺現象減少之後,開始加入滋養肝腎的調理。大約又經過1個半月左右,李太太精
神好轉很多,腰膝痠軟減少了,耳鳴頭暈也減輕了。她來回診時很高興地說「我已經被這個口腔舌頭
熱痛困擾將近一年,感謝蔡醫師的中醫調理,我現在覺得好像各方面都變好了,嘴巴裡面那些奇怪的
感覺也差不多都消失了,真的太好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