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點閱數:952

咳嗽濃痰帶血,難纏的支氣管擴張症

咳嗽濃痰帶血,難纏的支氣管擴張症

陳太太咳嗽多年,輾轉看過許多診所、醫院,有說是氣喘咳嗽、過敏咳、胃食道逆流咳、支氣管炎
咳嗽,後來在一間大醫院胸腔科看診,拿的是抗結核菌藥物,吃了一陣子才發現是抗結核藥物、還會
傷肝,嚇了一大跳,怎麼自己變成肺結核了呢?


陳太太嚇得連忙到另外一間醫學中心胸腔科檢查,胸腔科醫師檢查後說「這應該不是肺結核,而是
支氣管擴張症,會咳嗽、咳濃痰、咳血,胸部X光片也呈現明顯的支氣管擴張症變化,這個病就只能症
狀處理,改善生活品質。」陳太太心裡很驚訝,想說既然不會好了,就找中醫好好調身體,說不定效
果會比原來更好。


什麼是支氣管擴張症?
法國醫生René-Théophile-Hyacinthe Laënne,被稱為胸腔醫學之父,他在1819年的書中第一次提到支氣
管擴張症,在他的專書中提到觀察到病人支氣管變粗,然後很多痰液的產生、一直咳嗽。
正常的支氣管是有彈性的組織,會隨著換氣需求及環境不同,而呈現擴張或緊縮的情形。如果支氣
管反覆感染及發炎,就容易破壞它原本的彈性,而呈現不正常且永久性的擴張,呼吸道內部的排痰功
能就會受到抑制,所以會出現咳嗽難以治癒的情形,如果加上感染,便會出現大量黏稠甚至是化膿性
的痰,嚴重的還會出現咳血的症狀,這些無彈性、失去功能、加上感染的呼吸道,就被我們稱為支氣
管擴張症。
雖然已經過了200年,支氣管擴張症的臨床治療,算是進展很少的疾病,可以用的藥物也不多,大多
只是著重在支氣管擴張劑、化痰藥、抗發炎、類固醇,與抗生素上面,雖然可以減緩症狀,但是副作
用卻也不少,而隨著罹病時間增加,身體狀況也會越來越差。


中醫方面,支氣管擴張症是屬於「肺脹」、「肺絡張」、「咳嗽」、「咳血」的範疇。最早在在中
醫古籍黃帝內經《靈樞‧脹論》中有提到「肺脹者,虛滿而喘咳。」,另外在《靈樞‧經脈》中更是
清楚描述臨床表現「肺脹滿膨膨而咳喘」,指出了肺脹的主症是咳喘,先咳後喘,由咳而喘,咳喘併
發,並進行性加重。到了清朝的醫書《證治彙補.咳嗽》中提到「肺脹者,動著喘滿,氣急息重,或
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將症狀描述得更生動,進一步提出肺脹「又有氣散而脹者宜補肺,氣逆而
脹者宜降氣,當參虛實而施治。」提示肺脹應當分虛實辨證論治。
本病屬於本虛標實,急性加重期以邪實為主,症見咳嗽氣粗、咳大量黃痰或膿痰、胸脅痛、痰中帶血、
血色鮮紅、口乾便秘、小便短赤等。穩定期以正虛為主,咳嗽、咳痰、咳少量白痰或黃痰,症狀穩
定,少量咳血,可伴見五心煩熱、汗出、鼻咽乾燥、腰膝痠軟等肺腎陰虛證。主要病機是以正氣虛弱、
肺衛不固,感受外邪,肺失宣降,郁久化熱,熱灼肺津成痰,痰熱結聚,以致氣血凝滯。病理因素
為痰、火、瘀,主要病位在肺,治療上卻必須調理肺、肝、脾、腎的臟氣。所以中醫治療上會依病程
及體質變化,給予不同的調理,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急性加重期標本同治,重視清熱解毒及祛痰藥,穩定期重視扶正固本,以補氣潤肺、健脾益腎為主,
兼以活血通絡、軟兼散結。陳太太剛來時是呈現黃痰、膿痰、咳血、喘促、口乾、大便硬、舌紅苔
黃膩、脈滑數,是屬於急性期變化,使用蘆根、薏苡仁、白茅根、黃芩、蒲公英、側柏葉、夏枯草、
玄蔘、連翹、全蠍、桔梗、甘草來治療。大約經過一個伴月之後,咳嗽減緩,咳痰減少、咳血已無,
逐漸進入穩定期,咳嗽聲低、黃痰或白痰、咳嗽不盡、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畏寒、納呆、舌邊
有齒痕、苔白膩、脈濡緩,使用生黃耆、沙蔘、百合、當歸、白朮、茯苓、半夏、橘紅、丹蔘、夏枯
草、玄蔘、生牡蠣、黨蔘等來調理,大約經過2個多月的調理,咳嗽減少、咳痰較順、白痰、無咳血、
精神改善、食慾漸增。
經過大約一年的調理,陳太太回診時高興地說「蔡醫師!我以前幾乎都是不停的咳黃痰、膿痰、咳
血、
而且呼吸費力,最近半年來我都沒有咳血了,頂多就是咳一點白痰,呼吸已經輕鬆太多了,體力
及精神也改善非常多,中醫調理的效果真的遠遠比我預期的好太多了,沒想到西醫胸腔科說這個病只
能控制,但是我現在吃中藥之後已經大大進步了,實在太好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