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點閱數:59

中醫如何治療腎臟病

中醫如何治療腎臟病

趙先生自從體檢發現腎臟不好之後,就開始規律在大醫院腎臟科拿藥控制追蹤,不過,隨著時間經
過了3年,趙先生的腎功能腎絲球過濾率GFR從52逐漸變差到21。


趙先生在朋友介紹下來杏儒中醫找蔡醫師調理身體,經過大約一年半左右,腎絲球過濾率GFR逐步
進步到63,他來回診時很高興,卻是充滿不解地說「我一開始只在腎臟科治療的時候,腎功能是持續
往下掉,越來越差。我經過中醫調理,腎功能卻明顯的改善了,但是,西醫腎臟科醫師卻還是很不以
為然,說腎功能是不可逆的,還質疑我吃的中藥一定有問題。蔡醫師!為什麼我感覺西醫對於中醫總
是很有敵意,我明明吃中藥後腎功能就是變好很多,為什麼西醫就是說中藥會傷腎呢?我真的無法理
解!」
一般來說,腎功能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變差,如果有其他會傷害腎臟的疾病或是因素,則會使腎
功能變差的速度更加明顯,這就是為什麼腎臟科在用了各種控制症狀的藥物之後,腎功能還是會持續
往下掉的關係。而如果萬一用到傷腎的藥物,例如抗生素、消炎止痛藥、鋰鹽、顯影劑、化療藥、免
疫抑制劑、利尿劑、血管收縮劑、強力制酸劑、血清素藥物、抗憂鬱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都
或多或少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增加對腎臟的傷害,腎功能惡化的速度更是雪上加霜。

 

中醫方面,人體是被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各臟腑講求的是陰陽平衡和五行生剋乘侮,腎不只僅僅是
製造小便的器官而已。陰陽五行維持動態平衡之下,人體的生理機能才能穩定健康,若是有一臟器出
現的問題,即使是小螺絲也會演變成平衡崩解;相對的,治療一個臟器的問題,可以透過不同角度,
陰陽五行各有不同生剋乘侮的方式及手段進行處置。
慢性腎衰竭,在中醫主要是「正虛於內」,主要是脾腎兩虛。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都有賴於
中焦功能正常,脾氣虛衰,固攝之力減退,則精微物質外泄,導致蛋白尿。腎為先天之本,主封藏,
腎氣不足,封藏失職;或腎陰不足,陰損及陽,導致陰陽兩虛,腎絡受損,進而出現蛋白尿、血尿、
水腫等症狀。而先天、後天之間的功能也是相互影響的,中焦脾胃的斡旋腐熟運化之能,皆有賴於腎
的先天真陽溫煦與推動作用,腎內所存之先天精氣亦有賴於後天脾胃運化水穀精微之充養,這就是《
景岳全書》所說的「水穀之海,本賴先天為主,而精血之海,又賴後天為資」。因此,治療慢性腎衰
竭時,必先了解《黃帝內經》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理論,要重視
「補脾益腎」,使正氣充足,則足以禦邪,這就是「養腎」療法。
慢性腎臟病的患者,臨床上容易被各種因素引起腎臟局部的血液循環障礙,例如腎小球硬化、血管
病變、繫膜增生造成的腎臟毛細血管閉塞、腎血流受阻、腎小管硬化、腎小管萎縮等,都和中醫的氣
虛血瘀的因虛致實變化有關,配合「氣有虛實,血有虧瘀」的個別調理。腎病初期的鬱,多以實證為
主,各種藥物作用下的代謝物、以及身體的各種代謝廢物,阻滯經脈而成;腎病後期的鬱,多以虛證
為主,因為身體的機能變差了,因虛而致鬱,加上各種廢物,鬱上加鬱的結果,治療上更為艱難。綜
合以上各種方法,中醫治療腎臟病有太多方法可以選用,不同狀況也有各種不同的專用中藥來選用。
腎臟病患常見的高磷高鉀問題,而中藥常被腎臟科歸類為高鉀高磷,其實這是錯誤的!我們日常吃
的食物中,都含有磷和鉀,只是有的高、有的低,其實,中藥也不例外!中藥材之中確實有些是真的
高鉀高磷,但是也有為數不少的中藥材是低鉀低磷,但是也有不少具有降低磷和鉀功效重要,所以,
普遍性的誤解是由於不了解,好的醫師是不會開高鉀高磷藥材給磷鉀失衡的病人,而針對高血鉀高血
磷的患者,則會加入降鉀降磷中藥來改善病況!
至於大家擔心的馬兜鈴酸問題,台灣不但已經在2003年全面禁止使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甚至是
到海關就進不來了,所以,只要您不是出國旅遊時自行買的藥物,在台灣合法管道是根本買不到含馬
兜鈴酸的藥物了。


中醫治療腎臟病,基本上都會在調理病況的同時,依照不同體質分型加以不同調理,尤其是修復身
體機能的藥物,這也就是會甚麼中藥調理後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腎絲球過濾率會改善的原因了,
西醫是控制不利腎臟的因素,中醫是想辦法改善受損的機能,其實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