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點閱數:990

持續蛋白尿,腎功能不妙了!

持續蛋白尿,腎功能不妙了!

五年前,陳先生在一次感冒症狀之後,開始出現疲倦、腳水腫、呼吸費力。到大醫院檢查後診斷
是腎病症候群、膜性腎絲球腎炎,使用利尿劑的效果不明顯,於是加入了類固醇、環孢靈之後,水腫
有開始改善,大約經過了八個月的治療,病情還算穩定,但是只要類固醇一降低劑量,蛋白尿就立刻
反跳。


五年後,陳先生還是持續使用類固醇治療,雖然水腫消退了,但是蛋白尿還是持續出現,而且腎功
能也開始變差了,肌酸酐Cr從1.3變成2.3,腎絲球過濾率GFR從62.8變成31.9,雖然腎臟科醫師說他控制
得還不錯,但是,持續出現的蛋白尿即逐漸惡化的腎功能,讓陳先生開始感到擔心。這五年,陳先生
算是很聽話的病人,完全配合醫師治療,也不敢吃中藥,但是,看著越來越差的檢查數字及身體狀況,
陳先生決定要找中醫好好調理身體,要不然一直看著病情惡化也不是辦法。


膜性腎絲球腎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MGN),又稱為膜性腎病,患者年齡大多介於30
至50歲之間,是腎病症候群之中第二常見的病因,僅次於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大多數病人會出
現一般腎病症候群的症狀,包含白蛋白尿、水腫、血中白蛋白過低等等,其他有可能會出現高血壓、
高膽固醇,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會合併腎功能惡化。
在所有膜性腎絲球腎炎當中,大部分是找不到原因的,稱為原發性膜性腎絲球腎炎,剩下大約30%左
右稱為續發性膜性腎絲球腎炎,也就是由其他疾病造成的,像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感染、藥物、重金
屬、腫瘤…等等,因為各種因素導致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血液中的抗體(免疫球蛋白)和微血管壁
足細胞膜上的抗原結合,造成免疫複合體在腎絲球基底膜堆積,再由補體系統作用使細胞膜破裂,進
而造成腎絲球微血管通透度改變,也就是持續傷害腎臟的功能。
持續性的蛋白尿,在腎病症候群相關的疾病中是很常見的,但是,卻很容易被忽略掉它背後代表
著腎臟仍然持續破壞中。類固醇對於蛋白尿是有效的,但是,長期使用的副作用及減藥停藥的病情反
跳,都會讓人不知如何是好,加上其他的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也不少,所以,病人通常都會充滿茫然。

中醫方面,蛋白質是屬於「精微物質」,中醫學認為「腎藏精」,蛋白尿也就是屬於「精氣下泄」、
「虛勞」等範疇,是與肺脾腎三個臟器相關。在中醫的病理生理學上,脾氣散精,灌注一身,脾
虛則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上輸於肺而布運全身,水穀精微反與濕濁混雜,從小便而瀉,這就是我們驗
到的蛋白尿來源。而腎主藏精,腎氣不固,氣化蒸騰作用減弱,會導致精氣下瀉,水穀精微出於小便
而為蛋白尿。
持續性的蛋白尿,會加重腎精虧虛,而蛋白尿是膜性腎絲球腎炎腎精不足、失其封藏的結果,而長
期使用類固醇的膜性腎絲球腎炎的患者,會出現舌質紅加重、或是舌質由淡轉紅,另外可出現腰痠肢
軟、五心煩熱、口乾喜飲等腎精不足的表現,這就是類固醇用與不用呈現兩難的局面。以中醫觀點來
看類固醇,它是屬於純揚之品,易生內熱,熱與濕合,形成膜性腎絲球腎炎的濕熱病機,因此水濕、
濕熱、血瘀構成了持續性蛋白尿的實邪病機,加上它原本的肺脾腎三臟的虛損,統合出正虛邪實兩方
面必須同時進行的中醫調理。
由上述延伸而來的中醫治療腎病症候群,是從根本治療,是利用中醫特有的體質調理,調理肺氣、
脾氣、腎氣的臟氣,讓「水穀精微」的運作恢復正常,不必刻意利尿、抑制免疫,就可以身體的功能
重新上軌道。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溫補脾腎、通利水濕,滋補肝腎、清熱利濕,行氣利水、化
痰除濕,活血利水、化瘀除濕…等等方法,不但可以重新調整全身水分代謝,把水分送去該送的地方,
恢復腎臟的白蛋白過濾及回收的平衡,另外也可以穩定體內的免疫系統,不再胡亂破壞,真正達到
腎絲球功能的穩定,也可以避免無窮無盡的復發。


經過了2個月左右的中醫調理,陳先生的體力、精神明顯好轉,水腫消退的差不多了。又過了3個月左右,
陳先生回診腎臟科的檢查,腎功能肌酸酐Cr進步到2.05,腎絲球過濾率GFR進步到36.4。又過了3
個月左右,陳先生的腎功能肌酸酐Cr進步到1.76,腎絲球過濾率GFR進步到43.2。又過了4個月左右,也
就是從一開始中醫調理總總共經過1年左右,腎功能肌酸酐Cr進步到1.39,腎絲球過濾率GFR進步到
56.8。中醫調理可以慢慢改善腎臟功能,比起原本只在西醫腎臟科追蹤時的持續惡化,對病人的好壞,
一眼即可辨別,不要再汙名化中醫了,多給自己一個選擇,就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