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3
︱點閱數:1459

易累、胸悶、呼吸困難⋯竟是「心肌梗塞」後遺症!中醫揭常見體質3型

易累、胸悶、呼吸困難⋯竟是「心肌梗塞」後遺症!中醫揭常見體質3型

邱先生因長年工作應酬多,三高問題雖然都有在服藥控制,但狀況時好時壞。近幾年來,他時常感到胸悶、呼吸費力,心臟科檢查後發現是冠狀動脈微阻塞,前後做了3次心導管並置放支架。不過,去年底又因心肌梗塞突然感到胸痛、胸悶、昏倒送醫,沒想到卻因此留下後遺症⋯

雖在治療心肌梗塞後出院,醫師檢查心臟的血管已沒有特別問題,但邱先生卻越來越容易累、胸悶、呼吸費力,終於在今年初發現是「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科醫師說明,應該是心肌梗塞的後遺症。

 

邱先生看診時自述,現在雖有用藥控制讓情況可以穩定些,但還是常常覺得很累、呼吸費力,心臟科醫師說,藥物如果效果不好,就只能等心臟移植了,所以才來找中醫希望好好調理身體,看能不能讓症狀緩解、舒服一些。

 

擴張性心肌病的病變原因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擴張性心肌病是最常見的心肌病變,除了先天的原因之外,常見的還有病毒感染後遺症、藥物濫用造成如酒精或古柯鹼引起,或是由瓣膜疾病或心律不整引起,當然像邱先生一樣心肌梗塞的後遺症也不少。

 

他指出,因心肌梗塞會導致心肌層纖維化、損傷心肌細胞,呈現左心室擴大,心肌厚度呈正常或變薄,心肌收縮變得較無力,造成左心室在收縮時,沒辦法有效將足夠血液泵送出心臟,即擴張性心肌病,如果嚴重的話,會演變成心臟衰竭。

 

症狀易喘、心悸、胸悶、疲倦

中醫方面,擴張性心肌病是屬於中醫「胸痹」、「心悸」、「心脹」、「心水」、「喘證」等範疇。本病的發生是心氣虧虛,氣虛推動無力,使體內的氣血及津液輸布運行失常,導致血瘀、水濕、痰飲等病邪內生,堵塞心脈則心脹;病邪壅滯於肺,則為肺脹;水濕泛溢肌膚則為水腫;氣失溫煦,可見形寒肢冷;寒水上凌心肺,則為心悸、喘證。

 

蔡易昌說明,從中醫臟腑理論來看,擴張性心肌病雖然病位主要在心,但與肺、脾、腎相關。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痺論》中提到「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以及「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這是最早的描述。

 

而從《素問.痿論》認為,肌肉的功能狀態可以反映脾的功能,脾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運化水穀精微到心肺,化生氣血,流注周身,起滋潤、濡養的作用。脾主肌肉,脾氣虛,氣血化生不足,則肌肉失養,收縮無力。

 

中醫治療重點、常見3類型體質

蔡易昌進一步解釋,據上述理論衍伸下來,治療擴張性心肌病的主要是在「通補」的重點上:

  1. 直接補益虧虛的心氣

  2. 間接健脾益氣,是氣血化生有源

  3. 活血化瘀、袪除痰濕水飲等內生病邪,使脈道通利,邪去則正自安,也就是「以通為補」的概念

 

蔡易昌表示,在臨床上擴張性心肌病,多會呈現下面3種體質分型:

  1. 心氣虛:這是本病的根本原因,常見心悸,氣促,神疲,乏力,動則汗出,胸悶,稍微活動症狀加重,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結代。治療:補益心氣,寧心安神。

  2. 痰飲壅盛:痰飲壅盛,聚於心肺,多見心悸,胸悶,喘咳,甚則喘息不能平臥,舌淡苔膩,脈滑。治療:化痰逐飲。

  3. 瘀阻心脈:瘀阻心脈,氣血運行不暢,多見心悸,胸痛胸悶,唇色青紫,舌質暗見瘀斑瘀點,舌下脈絡瘀暗,脈遲澀或結代。治療:活血化瘀。

 

邱先生是屬於心氣虛加重至心陽虛的證候、合併有痰飲壅盛的情形,利用「通補」的大原則,配合補益心陽及化痰除濕的藥物之後,身體的阻滯鬆動之後,陽氣開始動了,疲倦和悶的感覺就逐漸減輕,體力變好了、怕冷也改善了。陽氣通暢之後,痰飲的清除效率也提高了,喘咳和水腫的症狀也開始改善。

 

蔡易昌指出,中藥調理一段時間之後,邱先生在回診時也表示,感覺身體輕鬆多了,呼吸也不費力了,「原來中醫還是可以有明顯改善的,照這樣的改善情況,應該也不必再等心臟移植了,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