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醫病症 - 消渴症(糖尿病)
【蔡易昌中西醫師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糖尿病治療,中西醫大不同
『蔡醫師!為什麼您的門診有那麼多糖尿病病人來看診呢?中醫治療糖尿病和西醫相比有甚麼不同呢?』
這些問題其實也是許多病人心中共同的疑問!
古代中醫,如何解釋「糖尿病」?
沒錯!就是『消渴症』!古人透過臨床的觀察,發現有群類似的病症,會出現讓人口渴一直想喝水、怎麼吃也吃不飽、喝水後小便量超級多、人也會不斷的消瘦虛弱下去。經過長期的觀察之後,歸納出這些人身體的臟器中,有些功能較容易出現問題,也就是後來中醫學中的肺、胃、腎的氣...
說到這裡,我們要先了解古人的名稱『肺、胃、腎』和千百年後西方醫學所訂名的肺臟、腸胃、腎臟是不同的!古人的名稱是以功能為定義,現代的名稱則是以器官為定義,兩者之間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古人把人當成一個完整體來看,每個臟的氣都會互相影響,只要一個小地方出了問題,小問題就會讓別的地方出現更大的問題,最後就會造成全身性的大災難。
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個使用蒸氣鍋爐的大型機器,那麼古人的腎氣、胃氣、肺氣如下說明:
(1) 腎氣:指的就是鍋爐本身,把燃料燃燒加熱水分來產生蒸氣,產生可以推動蒸汽引擎的原動力,火太大或是水太少都會把鍋爐燒壞的。
(2) 胃氣:就是把煤炭及水送到鍋爐來燃燒的裝置,燃料或水分太多太少都會把鍋爐搞壞的。
(3) 肺氣:指的就是輸送蒸汽引擎動力的運輸裝置,管路中的壓力、能量大小都會影響整個大廠房的運作及安全。
中醫看待糖尿病,基本分為三種類型:上消、中消、下消。
讓我們再回到糖尿病人的常見症狀之一,『口渴一直想喝水』也就是『三消症』中的『上消』,其實就是因為血糖過高造成血管內滲透壓太高,細胞內的水分被搶走,細胞缺水的現象。這就是運送能量的管路超過負荷了,需要多餘的水分來降溫降壓,所以就會讓人體產生不斷想喝水的症狀,這就是『肺氣』的輸送能量功能壞掉了,管線太熱了,就該灑灑水降溫,中醫治療上以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為主的方藥就可以改善。
而『怎麼吃也吃不飽』,是屬於『三消症』中的『中消』,就是因為身體的胰島素分泌缺乏或是胰島素抗性,使血管內的血糖無法進入到細胞內,所以,我們的細胞就持續處在飢餓狀態中,就會不斷告訴身體說『我很餓,趕快吃東西…』。這就是『胃氣』運送燃料到鍋爐的裝置故障了,燃料送不到位,就該想辦法提高運送者的辨識及寄送能力,中醫治療上以滋陰清熱、養胃益氣為主的方藥就可以改善。
而『喝水後小便量超級多、人也會不斷的消瘦虛弱下去』,是屬於『三消症』中的『下消』,就是因為過多的血糖超過腎臟的負荷,不斷漏出到小便中變成尿糖,而過高的尿糖產生高滲透壓狀態把水分也順便帶出來,就形成了多尿及營養浪費而消瘦。這就是『腎氣』的鍋爐功能損壞了,無法運轉機器產生能量,導致機器停擺了,這時就該把鍋爐修好,中醫治療上以滋陰補腎、分清降濁為主的方藥就可以改善。
由上面的幾個大方向,可以知道中醫治療糖尿病,並不是只注意在血糖的數字上,而是要找出損壞的功能來加以修復,而功能的修復就不會像西藥壓低血糖值那麼直接及單純,而是像老屋翻修一樣需要水電、木工、泥作、玻璃師傅們共同逐步修繕,都是要時間的喔!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