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3
︱點閱數:2124

氣喘真要命,中醫治療有一套

氣喘真要命,中醫治療有一套

【蔡易昌中西醫師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氣喘發作時不一定會有喘症,許多人不自知
『蔡醫師!我家小朋友咳嗽很久了,為什麼小兒科醫師說我家的小朋友是氣喘呢?他並沒有喘啊!』

這也是許多人心中相同的疑問!氣喘是呼吸道常見的疾病,只是許多氣喘卻因為沒有『喘』而不自知!

 





 

氣喘發作常被誤以為是感冒
氣喘的症狀是因人而異,而且差異很大,一般最常見的是咳嗽,其他的症狀則是有呼吸快速、睡眠困難、喘鳴(呼吸時,胸腔有咻咻聲或是呼嚕呼嚕聲)、胸悶或痛、窘迫感、疲勞及呼吸困難。

根據統計,大約有60%的氣喘小朋友,發病時是以類似感冒的症狀開始,或是咳嗽很久不會好,所以大家都會以為好像感冒咳嗽一直沒好,而只有較嚴重的20%氣喘兒會以喘鳴聲為主要症狀喔!




 


治療氣喘,中西醫有別
西醫常見的治療,一般是以吸入性類固醇為主,用來抑制呼吸道發炎;另外就是長效型乙型擴張劑,用來抑制平滑肌增生,減少神經性發炎物質的釋放,同時也抑制發炎細胞。

中醫方面,在被稱為中醫聖經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了許多和氣喘相關的紀載,像是『喘滿』、『喘呼』、『上氣』、『極息』、『肩息』等名稱都可是常見的名稱。《黃帝內經‧靈樞‧五邪》中提到『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喘動肩背』,更是清楚表現出急性發作時的症狀。
     
中醫治療方面,可依發作期及緩解期來區分。

一.    發作期:以症狀來分寒熱治療。
  1.    寒喘:
    (1) 症狀:喘憋氣逆,呼吸急促,喉中有喘鳴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稀薄白色有泡沫,面色黯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初起多兼惡寒發熱。
    (2) 治療: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2.    熱喘:
    (1) 症狀:咳嗆陣作,氣粗息涌,喉中如痰鳴吼,咳痰黃黏,咳吐不利,胸膈煩悶,汗出口渴,面紅口苦,不惡寒而口渴喜飲。
    (2) 治療:清熱軒肺,化痰降逆。

 


二.    緩解期:以體質不同來調理。
  1.    肺氣虛:
    (1) 症狀:喘促短氣,語音低微,自汗出,怕風怕冷,痰清稀色白,面色白。
    (2) 治療:補肺固衛,益氣平喘。

 

  2.    脾氣虛:
    (1) 症狀:喘咳痰多黏稠,咳吐不順,痰鳴,胸脘滿悶,噁心納呆,大便軟糊。
    (2) 治療:健脾化痰,降逆平喘。

  3.    腎氣虛:
    (1) 症狀:喘促日久,呼長吸短,動則喘息更甚,形瘦神疲,心悸腰痠,畏寒,自汗,面色青。
    (2) 治療:補益腎氣,納氣平喘。


 
  

 

中醫調理,有望治癒氣喘
中醫的治療,除了發作期的症狀治療之外,另外加上緩解期的調理,依照肺、脾、腎等臟器的寒熱虛實,用來減少復發,並能鞏固療效,更可以根本治療。

建議大家,如果有氣喘的問題,或是遇到咳嗽、感冒很久不會好,就應該要積極治療,找出問題、對症下藥,這樣才能避免肺功能持續惡化而出現為及重症喔!

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