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點閱數:34

無聲殺手,難纏骨質疏鬆症的中醫治療

無聲殺手,難纏骨質疏鬆症的中醫治療

即將進入60歲的李太太容易感到體力大不如前,也時常覺得腰痠、腳無力,在年度體檢時發現稍微
有點貧血、膽固醇稍微偏高一點點,另外就是骨質疏鬆,骨密度差不多是-2.5。她想說平常都有在喝牛
奶、吃鈣片,也有在骨科拿骨質疏鬆症的藥服用,也就不以為意。一年後的體檢,骨密度再度降低,
達到-2.7,於是就在骨科醫師的建議下,注射骨質疏鬆症的針劑。


半年後,李太太不小心在浴室滑倒,整個人跌坐在地板上起不來,送到大醫院急診發現是腰椎壓迫
性骨折、右手腕橈骨骨折,經過手術後總算穩定下來,骨科醫師說是因為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而且骨
密度比之前還要更差一些,是-2.8。出院之後,李太太和家人討論,決定除了原來骨科的治療之外,另
外還要找中醫調理身體,讓身體趕快改善。


骨質疏鬆症,在發生骨折前,並沒有明顯的疼痛或症狀,所以又被稱為無聲的殺手。世界衛生組織
認定骨質疏鬆症是全球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第二大重要的流行病,會因創傷而引發骨折及相關併
發症,進一步造成許多症狀與功能障礙,甚至於影響病患的心理自尊或引起死亡,嚴重影響病患的生
活品質和生命,其中又以脊椎骨折和髖部骨折為最嚴重。
人體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隨著年紀會逐漸減少,持續性的骨密度減少,造
成骨頭越來越脆弱,容易造成骨折,這就是骨質疏鬆症。在美國,每年大約有2000萬人受到骨質疏鬆症
的影響,其中有130萬人造成骨折。在台灣,根據統計顯示,超過55歲以上的人發生骨折,大部分都和
骨質疏鬆整有關。有一項統計更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婦女,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率大約有20%,男生
則為12.5%,如果以骨質密度狀況推估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為30%。統計顯示,髖部骨折
常會引起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男性髖部骨折病患在一年內的死亡率為22%,女性則為15%,較同年齡
者之平均死亡率高出許多,而未死亡者常因未能完全自立生活而需長期照護,且經常會再度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症,古代中醫沒有這個病名,依症狀及部位不同,分屬於「骨痿」、「骨痺」、「骨枯」、
「骨極」、「骨縮」等範疇,在中醫上是與肝脾腎的臟氣虛衰相關。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
‧痿論》提到「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提示熱邪腎虛是相關的病因。而《
素問‧痺論》提到「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描述
了骨痺的相關症狀。隋朝太醫博士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提到「骨極,令人酸削,
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利用辨證治療應區別虛寒、實熱。虛寒者,證見腰背
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面腫而垢黑,發墮齒槁,或四肢常冷等。實熱者,證見牙痛腦痛,耳鳴面
黑,手足疼痛,大小便不通等。到了宋朝的著名醫書《扁鵲心書》則提到「諸骨皆枯,漸至縮短。」
也就是現代人所知道的年紀大的人骨質流失造成身高變矮的變化。


中醫的治療,是依照體質不同加以不同調理,下面是常見的體質分型:
1. 肝腎陰虛型:腰背骨節疼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膝軟乏力,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失眠多
夢,咽乾口燥,五心煩熱,顴紅盜汗,大便乾小便黃,舌紅少苔,脈細數。治療:滋補肝腎,
填精補髓。常用處方:左歸丸加減。
2. 脾腎陽虛型:腰膝痠痛,形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倦怠乏力,納呆便溏或五更瀉,小便清長,
耳鳴或耳聾,夜尿多或尿頻失禁,性功能減退,下肢水腫,心悸咳喘,面色萎黃,舌淡胖苔
白,脈沉細。治療:溫腎健脾,壯腰強骨。常用處方:右歸丸合理中湯加減。
3. 氣血兩虛型:患部腫脹,沉重乏力,自汗,四肢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頭暈,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脈細弱。治療:益氣補血。常用處方:十全大補湯加減。
4. 瘀血阻絡型:腰背肢體疼痛,凝滯強直,痛有定處,肌膚甲錯,唇甲晦暗,痛經伴色黑有血塊
或閉經,偏癱麻木,舌紫暗或有瘀點,苔白,脈沉弦。治療:活血行氣,通痹止痛。常用處方
:身痛逐瘀湯加減。


李太太是屬於脾腎陽虛合併氣血兩虛型,使用肉桂、制附子、當歸、熟地、枸杞子、鹿角膠、山茱
萸、菟絲子、杜仲、續斷、黨蔘、白朮、山藥、炙甘草、黃耆、川芎、白芍等藥材,一邊調補脾腎陽
虛、一邊補益氣血,大約經過2個月左右的中醫調理,精神、活動力、飲食、體力各方面都有明顯進步,
腰背痠痛及腰膝痠軟也緩解大半。又經過半年多的調理,李太太回骨科追蹤骨密度,檢查發現骨密
度已經開始進步了,從原來的-2.8改善到-2.2,又經過半年之後,骨密度持續進步到-1.8,她回診很高興,
她說「沒想到中醫調理可以讓骨質疏鬆進步那麼多,早知道的話,說不定我也不會骨折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